图片
我在等风,也等你来
己巳蛇年三月二十七
隐恶扬善,执其两端
你听过中庸吧,我想,你一定是听过的,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,中庸之道在我们这片黄土地上,流传了已有两千余年之久,影响着世世代代的读书人。但是,你了解中庸吗?我不知道你了不了解,我对它,是一知半解的,今天正好写到了这一句,就想着借此机会,一探究竟。这句话出自《中庸》,子曰:“舜其大知也与!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,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。其斯以为舜乎!”对于这段的解释是这样的,孔子说:“舜帝可算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吧!他乐于向别人请教,而且喜欢对那些浅近的话分析其含义。他替别人包涵缺点而表扬优点,他度量人们认识上“过”与“不及”两个极端的偏向,用中庸之道去引导人们。这就是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吧!”从文中看,这句的意思就是:隐藏对方不好的地方,弘扬他好的一面,因为知道了善恶尽头的后果,这是为了让他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。联系上下文,这句话在这里是很好理解的,当一个人把握住了一件事的两个极端,他心中就有了数,就知道了该如何去做,才能达到好的效果。简单来说,知道了善恶的最终结果,然后选择了隐恶扬善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因为扬恶的最终结果,必然会助长恶人的气焰,让他破罐子破摔,最终这个人肯定会变得是非不分,横行霸道,胡作非为,恶贯满盈。而扬善则不然,当一个人听别人说自己是善良的,他就会不自觉向着善的方向靠齐,哪怕他曾经很坏,他也会下意识去改变这种行为。这句话说的是人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,应该怎么去做,隐去他恶的一面,表扬他善的一面。如果你想要对方从一个恶人变为善人的话,那就这样去做吧,去教人向善,去普渡众生,去……算了,别去了,还是别打扰别人了。这种情形,其实是不大适用于那些跟自己关系很一般的人,没那个必要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人身上。这句话其实更适用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上面,多去说说孩子好的一面,多夸夸他,隐去他不好的一面,相信你一定会有惊喜,他们一定会越来越好的。别老是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跟他相比较,这只会打击他的积极心,这种鞭策,有时候只会让他觉得,你是在讽刺他。当然了,也只有像舜帝这样有大德的人,才会如此去以德报怨吧,面对瞎眼的父亲,恶毒的继母,和一个傻逼弟弟,他用自己的善行感化了他们,最终娶了娥皇女英,登位成帝。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是多少有点不现实的,就像孔子说的,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?面对那些中伤我们,伤害我们的王八蛋,不想着去暴打他们一顿就是好的了。所以舜帝,是有大德之人,像孔子这样的圣人都忍不住去杀了少正卯,足可以想象,这样的德行在这个世上是极其罕见的。这就是我们从舜帝身上所看到的中庸,在明白了极善极恶的后果之后,他执掌着善恶的权柄,把善给了心如蛇蝎的家人们。如此去看,中庸的中就很好理解了,是可行的,能行得通的意思。就像是有一条直线,一边是善,一边是恶,我们怎么去选才是中呢?难道就真的是选在中间,做到不善不恶,不偏不倚?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,不是选在中间,哪一边都不偏,而是在知道了善恶之后,去选得其中的最优解。这里的中,以我的理解,是可以、好的意思,类似于河南方言里中的意思,去选择那个好的,行得通的,最正确的那条路。对于庸的意思,古人的注解是不易,不变,这个世界上,什么是不变的呢?这样说吧,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,所有的一切随着时间推移,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。所以董仲舒说的“天不变,道亦不变”是一个错误的结论。没有永恒不变的,只有相对不变的,而这个不变的东西,就是标准,就是独属于某个时代独有的社会特色,是当下的常道,是普世价值观。如果这样去理解,然后把中庸两个字合在一起去看,那就很有意思了。中庸,就是用符合时代的标准,选出最合适自己的那条路,绝不是人们所说的就站在中间,不偏不倚,乱和稀泥,维持表面平衡,顺应天道规则,万物的运行规律等等。这些都太复杂,虚幻,仅仅只是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,在弄明白了事物的两个极端之后,做出最正确的选择。比如说,你要出一趟远门,有件很重要很急的事要去处理,但是挡在你面前的有两个障碍,一座山和一条河。也没有别的交通工具,没有汽车,飞机,只有一根登山杖,和一条船。无论是翻山还是渡河,你都能够达到目的地,翻山需要两天,坐船渡河需要一天,你很着急,怎么选呢?显而易见的,那就渡河吧,因为渡河最快。所以呢,在我看来,无论是做什么事,都可以用到中庸的,因为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思维模式。在这里中庸的意思是用最合适的,最正确的那个办法,去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,就像是对待善恶的问题,最好的是隐恶扬善。以上就是我对这句话以及中庸的理解,一家之言,有失偏颇,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,还请不吝赐教。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七星配资-正规好的配资平台-安全配资-正规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